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方面,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758.85万吨(日均2.08万吨),相比于2019年的最高值1011.16万吨,下降24.95%。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能力已经提升至2万吨/日以上,焚烧处理能力已从2023年以前的紧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略有冗余状态。尤其在2023年12月6日,位于大兴区的安定循环经济园区的生活垃圾焚烧主厂开始投运后,该项目日处理能力为5100吨,占2022年末(投产前)全市设计处理能力的28.90%。
一方面北京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下降;另一方面2023年底全市最大垃圾焚烧厂投产,直接带动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增加。也因此,在中航首钢绿能REIT在三季度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本项目垃圾处理量预计将有所下降”。
当然,不仅仅是北京地区。日前,遵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遵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量保障方案(试行),重新调整遵义市6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1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的服务范围,以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焚烧发电企业的良性发展。
强化区域协调联动,生活垃圾统筹调配,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地区生活垃圾外运焚烧处置项目的出现。一来可以为现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入炉垃圾量作为临时补充;二来对项目公司的营收也略有帮助。
而缓解垃圾量不足的另一个手段,则是填埋场陈腐垃圾开挖筛分后进行入炉焚烧。
据北极星垃圾发电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采用公开招标或者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完成招标的垃圾(含污泥、渗滤液等)焚烧处置项目或垃圾填埋场陈腐垃圾焚烧处置项目数量达44个,总中标金额近43亿人民币,与2024年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项目总中标金额相差不大。
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垃圾焚烧处置短板地区,而垃圾焚烧外运处置则成了补齐短板的不二之选。北极星垃圾发电网曾比喻为“开胃小菜”的垃圾焚烧外运处置市场,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其增量空间不容小觑。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